自古以来,景德镇沿河建窑,沿窑成市,沿河一带数不清的四通八达的里弄形成了景德镇老城区特殊的城市布局。
相传的“一百零八条弄”,其实里弄远远不止这么多,有不少里弄便以姓氏命名,这就是宗族观念在地名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对宗族、血缘观念非常重视,在移民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时,他们会将宗族的观念印记到所居住新区域的名称上。
古时的景德镇是江南重镇,瓷业繁荣,贸易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周边地区移民。同乡同地的外籍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聚在一地生息繁衍,因此,景德镇许多里弄名称都冠以姓氏,有的还建立了家族祠堂。比如毕家弄、江家弄、彭家弄、方家弄、詹家弄等等,以彭家弄为例,彭姓家族聚于此地,后因宋中期瓷业生产发展,坯坊增多,渐渐成为里弄,便以姓名命名彭家弄。
当然,与瓷业有关的里弄名称也不胜枚举,如:龙缸弄、风车弄、广益弄等等。明万历年间,官搭民烧造龙缸,后技艺高、式样多,龙缸弄也由此得名。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弄名:斗富弄、爆竹弄、绣球弄……每个名字里面都藏着一个个故事。拿后街的里弄来说,当地有许多瓷窑,此弄与彼弄往来通过瓷窑,这些弄堂附近的住户往往将窑名作为弄名称呼,久而久之便将原名失去。诸如此类,实在查不胜查。
膛不是用耐火砖修的,而是用普通的粘土砖修成的,它们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烈火历炼后就要被换上新砖,这些废弃的窑砖就用来建成了房子,这种高效的废物利用,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若仔细看,会发现这些砌在墙上的窑砖上还有许多符号。据里弄里一些略知历史的人说这些三角形、方形、斜杠都是当时的大窑户刻下的标记。
弄堂里很有些生活气息,居住在这里的,大都是景德镇早先各大瓷厂内的工人,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急着去做,坐在门前晒着大阳聊天打旽,思寻着他们醒不了的梦。
这些迷宫一样的里弄,宁静、悠远,远离了喧闹的城市,走在这里仿佛进入了时空遂道,又到了千年前的窑火小镇。我们的祖辈俯身在坯房里,劳作窑火旁,担着瓷器在狭长的里弄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