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乡公所,位于御窑景巷朝阳巷21号,是昔日景德镇以北蛟潭、经公桥等地居民聚集议事之所,后用于办学,又名“北斗书院”。
景德镇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军事重镇,而是以陶瓷生产为主业的手工业经济城市。因此,景德镇的会馆都是属于同乡或同业行帮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会馆的功能主要是维护同乡同族(同民族)的利益,增强生存竞争能力,具体功能有:处理同乡同族(同民族)之间公共事务(节庆活动、宴请、联谊活动、公共祭祀(祭祀乡贤)、对外联络、调解仲裁同乡民事或经济纠纷、制定行帮章程制度、扶危济困、施舍棺木、赈灾救济、接待小住的相亲故人、照顾乡民、社会慈善事业等)、办学(教育同乡子弟)。
在这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告诉笔者,以往弄中住过许多撑船的渔夫都是靠给人撑船运货、捕鱼为生,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文化不会教小孩子读书。有些条件还可以的船主便把家中的小孩送到“北斗书院”请周先生指教,说起周先生老人所知有限只知道周先生是个有文化的人跟随家人迁徙到此处居住,对周围的邻里街坊也都很随和,不论家中条件如何周先生对小孩都是一视同仁。老人回忆称“我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去过北乡公所中,里面可大了,前面的院子有天井,后面的屋子是木质结构,有两层楼,得走木板楼梯上去。继续往屋后走,就看到先生正在厢房前画画,画的是一位姑娘可漂亮了那时候还小不敢多看,回去的时候听大人们在议论好像是说画中的人是先生的妻子,只可惜已经去世了。”此后每逢过年过节大伙都会邀请先生吃饭或者是给先生送去一些小礼物聊表心意。可是有一天,先生带着家人行色匆匆的离开了这里,没有人知道他将去哪里也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离开。
我想,有些人可能注定就是流浪的侠客,哪里都有他们的故事与足迹。老宅能记录时间的痕迹,可是人的故事和精神只能通过人们的口去流传,他们活在当代人的心中。